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江苏响水发展设施渔业——大棚养对虾亩均效益5万+(江苏盐城对虾养殖塘)
2025-03-03人已围观
江苏响水发展设施渔业——大棚养对虾亩均效益5万+
"《江苏响水发展设施渔业 —— 大棚养对虾亩均效益 5 万 +》
张茂华 徐丽平 本报记者 韩超
在黄海之滨,有这样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 —— 江苏省响水县。 近年来,响水县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强化渔业科技装备实力,全力推动生态健康养殖发展,逐渐形成了 “生态渔业” 与 “科技渔业” 并驾齐驱的良好发展势头,在渔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且有力的步伐。
打造 “风光渔” 项目,构建现代渔业产业带
沿着响水县的海岸线前行,便能看到那颇为壮观的景象:高高的风机叶片在海风的吹拂下悠悠转动,仿佛是在奏响一曲海洋与能源的交响曲;一望无际的太阳能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这里便是响水县在沿海滩涂精心打造的 “风光渔” 项目基地。
滩涂,作为响水县极为重要的海岸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实现对滩涂资源科学高效的利用,近年来,响水县积极谋划,全力打造黄金海岸经济带。 在三圩、头罾盐场果断实施退盐转养举措,大力发展 10 万亩高效设施渔业,在那广袤的沿海滩涂上,一座现代渔业产业带正逐渐崛起。 通过对基地、园区、加工集中区以及物流服务区进行高标准的建设,响水县着力打造全省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区,力求在渔业领域树立起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据详细了解,截至目前,响水县的水产养殖面积已达 9.8 万亩之多,其中海水养殖面积更是超过了 6 万亩,这一规模彰显出了响水县在渔业发展方面的雄厚基础与巨大潜力。
春海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科技助力循环养殖,提升效益与环保水平
在响水县老舍中心社区恩墰村,有一家备受瞩目的春海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极具发展眼光,先后投入了 2000 万元资金,打造出了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养殖设施。 这里建成了池塘工业化养殖水槽 22 个,其面积达到了 3200 平方米,同时净化养殖区面积也有 160 亩,并且配套了先进的物联网和智能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智能化远程养殖,让养殖工作变得更加科学、高效、便捷。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积极引进了美国大豆协会的最新技术 ——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这一模式对传统养殖方式进行了大胆且有效的革新。 以往传统池塘采用的是开放式 “散养” 模式,而如今则转变为新型池塘循环流水 “圈养” 模式。 通过添加气提式增氧推水和废弃物收集处理等专业设备,能够对鱼类排泄物和残剩饲料进行精准的收集和再利用,从而实现了循环养殖的良好效果。
公司负责人李晓春满怀欣喜地介绍道:“在这种先进的养殖模式下,每立方米水体养殖产量可达 100 公斤以上呢。 就拿水槽区来说,其年产值能够达到 660 万元,而净化区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放养了花鲢、白鲢和南美白对虾以及少量的鳜鱼,年产值也能达到 60 万元。 整个养殖区经过科学合理的运营,亩产值达到了 2 万元以上,亩均效益更是超过了 1 万元。 ” 可以说,新技术的运用在这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让企业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养殖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污染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样本。
大棚养殖对虾:效益显著,优势突出
时间回溯到 2017 年,盐城市灌东经济开发公司在渔业养殖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当时,该公司总投资 160 万元新建成了 4 个养殖大棚,这些大棚内的养殖水体面积达到了 18 亩。 在养殖过程中,每亩投放虾苗数量达到了 20 万尾,采用大棚高密度养殖的方式来养殖南美白对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每亩平均效益可达 5 万元之多。
据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介绍,大棚养殖对虾有着诸多显著的优势。 首先,这种养殖方式能够让对虾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相较于传统养殖方式,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上市的标准。 而且,上市时间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合理安排养殖周期,实现 “错峰” 上市,从而在市场上卖出更好的价钱,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此外,大棚养殖还具备良好的防护作用,尤其是在面对雨水过多、过急等恶劣天气情况时,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对对虾产生刺激,大大降低了对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对虾的健康生长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适宜的环境。 同时,这也有利于保护养殖水体的质量,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确保渔业养殖能够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
三圩盐场现代渔业产业园:保障水质与种群多样,提升斑节对虾养殖规模
在三圩盐场现代渔业产业园内,科学健康的养殖模式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与体现。 这里的养殖模式经过精心设计与实践验证,不仅能够保证养殖区域内的水质始终保持无污染的良好状态,还能有效维持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为各类水生生物创造了一个和谐共生的优质环境。
在这样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助力下,斑节对虾的养殖规模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在 2017 年,响水县斑节虾的年产量就超过了 1000 万斤,产值更是高达 10 亿元,这一成绩无疑为响水县的渔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进一步提升响水斑节虾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去年 6 月,响水县首届半程马拉松赛暨斑节虾美食文化节在陈家港沿海滩涂盛大拉开帷幕。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来自县内外的 500 多名马拉松选手、热情满满的志愿者以及众多客商代表纷纷参与其中。 这场活动意义非凡,它不仅有力地带动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同时也借助这一平台,将响水斑节虾的品牌进一步推向了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了响水的优质水产品,为响水县渔业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引进培养高价值水产,建设刺参种质资源库
在积极推广传统名优水产品的同时,响水县也极具前瞻性地把目光投向了引进、培养高价值水产这一重要领域。 在响水海辰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一项重大的渔业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这里总投资 3.5 亿元,建成了 800 个优质标准养殖塘口,并且专门引进了刺参优质苗种,打造出了江苏首个刺参种质资源库,这在全省渔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园区依托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等权威技术单位,进行高标准的规划建设,致力于打造江苏最大的刺参良种工厂化育苗场。 按照规划,这里未来可年产优质刺参苗种 5000 万头以上,这一成果将有望破解长期以来江苏沿海刺参苗种需外调的瓶颈问题,为江苏沿海地区刺参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苗种保障,推动整个产业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据统计,目前响水县海参的全年总产量已经达到了 30 万公斤,这一产量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响水县在高价值水产养殖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响水县渔业发展展望
响水县海洋渔业局负责人满怀信心地介绍道:“2018 年,响水县将继续鼓足干劲,力争海洋生产总值超过 70 亿元,并且保持 10% 的增速;渔业总产值也将力争达到 25.6 亿元。 同时,全县计划新增无公害养殖面积 0.1 万亩,新增设施渔业面积 0.15 万亩,进一步扎实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不断提升渔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响水县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贡献更多的渔业力量。 ”
可以说,响水县在发展设施渔业的道路上,通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引入先进技术,不断探索创新养殖模式,在提升渔业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打造渔业品牌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也必将在渔业这片广阔的天地里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