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虾苗有救了!厦门破解玻璃苗病害难题
2025-04-21人已围观
虾苗有救了!厦门破解"玻璃苗"病害难题
【实验室直击】科研人员正用移液枪向培养皿注入"玻璃苗"致病菌毒素。对比实验区里,技术人员将不同品系虾苗放入含HLV弧菌的水体中。成果展示台上,四组透明容器直观呈现着48小时攻毒实验结果——经选育的虾苗存活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而未选育对照组存活率不足1%。
【行业之痛】成片透明的虾苗沉在池底,养殖户们束手无策。这种被称为"玻璃苗"的病害,曾让全国虾苗产业遭遇"滑铁卢"。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标粗阶段的虾苗在2-3天内突发性死亡,症状表现为空肠空胃、肝胰腺褪色、体色透明化。仅广东惠州养殖户柯海平的20亩虾塘,存活率就暴跌至不足5%,周边2000亩养殖区集体"中招"。
【破局关键】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联合新荣腾种业,通过病原分离和基因测序技术,锁定元凶——携带毒性质粒的高致死性弧菌(HLV)。该菌株产生的毒素强度是普通弧菌的百万倍,致病性远超EMS病害菌株。研究团队运用微卫星标记技术,从16个家系中筛选出抗性基因,经过11个月、超200组对比实验,最终培育出抗HLV品系。
【实证数据】在完全模拟实际生产的攻毒实验中:当水体HLV浓度达到2.5×10? CFU/ml时(相当于发病虾塘的病原密度),选育组48小时存活率91.3%,13天后仍保持82.5%存活率;而普通品系48小时存活率仅3.2%。更关键的是,5%出现症状的选育苗能在72小时内自行恢复。
【市场验证】2021年1-3月,5亿尾抗HLV虾苗已投放广东、浙江等主产区。惠州养殖户柯海平引入100万尾后反馈:"这批苗头胸甲宽厚,肠道粗壮,投苗20天规格已达2厘米。"厦门虾苗年产量因此逆势增长,2020年突破4200亿尾,产值达5.1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12%。
【技术支撑】厦门构建起"研究院所+龙头企业"的创新体系:海洋三所负责病原鉴定和抗性筛选,新荣腾主导家系选育和规模化生产。该项目累计投入3659.7万元,引进厄瓜多尔选育团队,建立SPF(无特定病原)育种中心。目前厦门已形成70家育苗场集群,"新荣腾""百利""龙程"三大品牌占据全国35%市场份额。
【政策赋能】市海洋发展局实施"良种补助"政策,对每个国审新品种奖励50万元。近五年投入6000万元专项资金,撬动2.5亿元社会资本,重点支持9个育种项目。2020年签约的仔虾繁育产业园,已建成基因库、中试车间和病害检测中心,年育苗能力达800亿尾。
【现场见证】来自江浙粤的46位养殖户,带着白色泡沫箱参与"自主攻毒实验"。浙江代表展示43小时观测记录:选育组死亡4-5尾,普通组死亡率40-80%。广东养殖户当场签约2000万尾采购协议,并计划组建"抗病苗"推广联盟。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选育苗在弧菌密度5×10? CFU/ml的水体中,仍能保持87%以上存活率。